W18 浪潮之颠的疑问

本周把读了大半年的《浪潮之颠》读完了。我非常惊讶的事是作者吴军10年前说的领域真的是今天的先进领域。如果你10年前看了《浪潮之颠》然后你买了比亚迪的股票。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

这本书讲了很多一些科技公司的历史,边读我一边在幻想自己创业。然后成就商业帝国。里面还给了你这些风投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如果真的找到一个有巨大市场的软件,那么他们会投。

腾讯、Google这些公司一开始都是不赚钱的,还有邮箱,比如gmail直接免费15G,然后同行如果不换成15G就全流失客户了。Google靠广告赚了很多钱,然后其商业模式也是将Google作为一个平台,然后来产生一些平台之上的服务,比如开发安卓,云计算。等等。

腾讯一开始也是,不怎么赚钱。然后搞了个QQ空间,这个QQ空间的模式很像Facebook。QQ空间里面的一些装饰,还有Q币,这些让腾讯一开始就抓住了互联网进化的节奏。

“Blue Giant”IBM是我最喜欢的一家企业,通过一个美剧《电脑狂人》了解过,反正就是IBM不论是哪个时代都不是容小看的一家科技公司。我的笔记本是ThinkPad,就是现在写文章的电脑。如果你读过人月神话也知道,IBM当时做操作系统,IBM的失误就是在互联网的进化阶段,没能把握好硬件的科技优势。如果IBM当时能研发一些微机,你说IBM没有能力设计硬件吗,显然不是。

其实我怕就怕看到的经验不符合自己的层次,因为这样我有点难以进行操练。从WEB1.0到WEB2.0,摩尔定律让CPU一直在翻倍,个人的电脑性能越来越好,交互的方式一直在进化,每一次人与信息的交互方式的改变,都会有巨大的变革。

如果以信息交互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元宇宙算不算是一种信息交互的方式改变,ChatGPT算不算是信息交互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操作系统刚出来的时候,用DOS,那时候存储数据都基本是建立一个文本文件,然后在里面添加数据,然后到GUI时代,就有Office来处理信息。就单Office一家就能做Word,PPT,Excel等。所以现在没有什么人用TXT直接来做信息处理了。也没有人会因为需要存储数据而自学编程来开发一个数据库。

一开始的难题是数据存储的方式,有两个方面物理上硬盘太小太贵和软件上系统扩展性较差。

往往解决一些难题,都会成为互联网进化的标志。比如一开始Unix不是给普通 人用的,然后就有人搞开源,如果GnuLinux证明了一旦解决了一些问题,时代因此改变。

我的感觉就是浪潮之颠一直在讲一个公司要解决一些进化之中的问题,如果解决此问题则是进化成功,然后垄断行业。如果进化失败,则会变成残废而活着。比如摩托罗拉,一开始摩托罗拉可以比Intel要厉害得多。但因为在技术选型和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其直接葬送前程。

所以我们如果发现了一些进化之中的问题,那么这是不是我们的机遇?虽然我个人不是搞电子专业,如果是电子专业搞一些新的研发可能难度更大,但软件专业的话,做一些研发成本和难度都相对不高。你可能会说工业软件不是很难吗,这个目前也是我们国家攻克的方向。就目前而已,如果你能解决工业软件这个难题,那么你必然也会成为一波浪潮。

工业软件、芯片、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替代等。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这是我们的时代,其实早已经能看到这些机会了。问题是这些相关的技术,入门都难入登天。不能总以个人的角度代入全局的问题,这样要解决问题是很难的。当我在思考我们的下一波浪潮时候,我总是以我为中心,以世界为全局。当我想,我要不要去从事工业软件的时候,人家已经把EDA 做的很好了。当我在想要不要做操作系统的时候,人家UOS已经开始商业化了。

是这样的,每当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标志时,它可能并不是直接创造出来的产物,而是积累出来的产物。就是里面需要积累各式各样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优化特定环境,然后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即成果。

再次发问:“那么我们普通的个人,就不能在一波浪潮之中寻找一个机会,搞出一个成果,然后改变一个时代吗?”

通过我一直的思考,外加上一些阅读,我目前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可执行的办法。“将一些新兴技术整合成一个新的产物”。其实这就是把前人的积累进行整合。

这个产物不见得是要独一份,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是新的发明。虽然这种思考并不见得可以直接把一个普通人推上浪潮之中,但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拥有推动下一波浪潮的机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