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写的摘要
摘要:再读《穷查理宝典》的核心启示与实践思考
在重读《穷查理宝典》的过程中,作者深入反思了查理·芒格的智慧体系,提炼出以下核心观点与实践启示:
1. 跨学科思维与长期主义
芒格强调构建多维度知识模型的重要性,认为跨学科积累是投资与决策的基础。其长期主义哲学体现在对优质资产的坚守——以合理价格购买真正价值,而非追逐短期低价。这种理念延伸至生活消费:选择经久耐用的商品,通过“品质成本÷使用年限”实现长期回报,既减少决策负担,又提升生活品质。
2. 逆向思维与群体心理洞察
书中揭示逆向思维的价值:既要避免群体性盲从(如《乌合之众》描述的“群体降智”现象),也需在道德前提下善用心理学规律。芒格对可口可乐成功案例的分析表明,有效产品往往满足深层人性需求(如上瘾机制与情感暗示),但商业实践中应坚守“不卖自己不会买的商品”的底线。
3. 投资哲学与执行策略
核心原则:聚焦简单盈利模式、高利润且诚信的企业,避免高频交易
实践路径:普通人可通过定投标普500/沪深300等指数基金,以被动投资跑赢多数主动管理
决策纪律:重大收益源于少数正确决策,需通过深度调研(如企业现金流折现分析)提高胜率
4. 心理学与处世智慧
芒格系统梳理的25种心理误判(如嫉妒、自怜)成为自我修正的镜鉴。他倡导将心理学既作为防御工具(规避认知陷阱),也作为建设性策略(如销售中的正向暗示),但始终以道德为边界。其处世智慧强调远离低道德群体,通过与优秀者对话实现自我提升。
总结与反思
作者意识到芒格的智慧体系源于数十年的跨学科积累与实践验证,其演讲中平实的建议(如持续学习、耐心等待)背后是深厚的认知复利。书中内容需反复研读,结合实践不断内化——正如芒格所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即时见效的技巧,而在于构建可持续的思维框架与行动纪律。这提示读者:在浮躁时代更需坚守长期主义,相信知识的复利终将在时间维度兑现价值。
再读《穷查理宝典》 2025年04月26日
因为看到老猫在其公众号里更新了一些关系查理芒格的内容。(其实很久之前就看过)
当然,很早这本书我也读过,但过于粗略。这次的阅读其实也过于粗略。
又复习了查理的交易体系,以及对多维度知识模型的重要认识。就是一定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多年的积累。他的演讲时候已经六七十岁了。他强调自己的是长期主义。
查理是属于那种士大夫的人,他多次提到要远离品德不行的人群。多跟优秀的人交流。最牛逼的一点是,他说要用合理的价格买对应的商品。
因为多数人是想通过更低的价格买到优秀的资产,这显然是在贪小便宜麻。查理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东西值这个价格,即使其降价了,也应该付其值的这个价格。
我也时常因为买便宜的商品,实际上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后面坚定的相信长期主义。减少购物的欲望,买的衣服也一定要经久耐用。其实这才是真正兼具品质生活,然后减少心理负担,在价格上,优质的商品除以使用年限,将获得更高的回报,无论是从心理上,体验上,以及品质上。
其一再强调逆向思维。这点我有学到些皮毛。比如其在分析这个大众的心理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首先我要避免这种无脑式的从众,然后我是不是可以利用这种无脑式的从众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当然后者显然不道德,但应该兼具道德的情况下加以利用?这样是可行的。商品在品质与价格到位的情况下,能为用户实际解决问题,那么使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何尝不可?
这里其实很多方面与《乌合之众》《引爆点》有很大相似之处。人在群体之中就会被暗示,以及会降低智商,然后做疯狂之事。比如踩坑。如果商品在群体之中被销售,但如果商品品质到位能解决问题,这其实不算是坑人。但多数,起码是八成的产品肯定是坑人的。
重要一点。在书中讲了查理的投资方式,以及调研方法,心理学
投资方式
不要在市场上赌博
大量赚到的钱来自于几次对的选择,而多数选择会失败
企业如果直接折现,值多少钱
对企业的产品是否足够了解?参考 吉列和可口可乐的逻辑,以及利润。
减少交易的频次(手续费高,其次也会验证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上场了,所以非常慌乱
要不断工作,认真工作(或许这是获取现金流有效的方式?)
小结:选择赚钱逻辑简单,利润不错,诚信的企业,然后等待就行。
其实有一个观点就是普通人,无脑定投标普500,就能超过9.5成的基金经理。因为标普500里面多数是优秀企业。同等方式可以换到癌股的沪深300。
调研方法与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
感觉很多看这书的人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其讲的微观经济学,也讲了查理的调研方法。
其有一个观点是,不要卖你自己不会买的商品。
然后就开始分析,为什么可口可乐会流行?因为有咖啡因和糖。然后在非常累的时候,来上一瓶,可以解除些疲劳。其实就是可口可乐会上瘾,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对用户形成暗示,累了应该喝点好喝的汽水。
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是以结果出发的,会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可口可乐也有失败的时候。但是
心理学
其中有处世智慧中,最强调的是 不要妒忌,仇恨,自怜,怨憎,这是一种灾难的动物行为。
其用了很长的篇幅介绍了心理学。
后面还重点讲了人类误判心理学,其的心理学知识点显然是让我们去阅读,然后实践的。这并不需要我来总结什么。我从中学习到的是,我如果现实的行为中出现了那25点之中的行为,我应该想办法避免掉这些异常的点,这对自己的有很大的帮助。
但话说回来,这个心理学的分析是不是就是社会之中的漏洞?如果在不损害道德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正确的利用这些漏洞?
现实中是那些销售的礼貌,都说明了你将要踩一个大坑,然后为此长一次记性。
总结这本书我后面大概率会每一年读一两遍。其实并不难懂,当然我也并不是要作什么总结查理的体系。这本书至少要读个十几遍才行。或许是因为之前读过一遍,有一些实践,所以这一遍才能发现简单话语之中的奥妙。
他的随和告诉我,要耐心等待,要大量的阅读,不断的学习,即使非专业也能做到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思维格局。还有一点就是要等待。因为这些演讲并不是在他二十多岁写的,而在六十多岁后,慢慢有成就的时候写的。这说明其在我们不知晓的岁月里做了大量的积累。
无他,静待就好。希望知识终将有用到的那一日。